提问

造谣的行为怎么处罚?

大律师网 2024-09-27    人已阅读
导读:造谣意为通过个人想象,虚构事实,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虚构信息散布。造谣的行为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是会构成犯罪的,造谣者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收到处罚。那么具体造谣的行为会怎么进行处罚呢。大律师网下文为您具体解答,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造谣的行为怎么处罚?

  民事责任:侵犯名誉权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及赔偿损失。

  行政责任:故意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但尚不构成犯罪的,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具体为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造谣行为若构成犯罪,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将依据刑法追究责任。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造谣的行为怎么处罚?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必须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即所传播的关于他人的负面信息并非真实发生,而是完全虚构的。

  2.这些虚构的事实需被公开散布,无论是通过口头传播还是书面文字,只要能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即符合此要件。

  3.诽谤行为需针对特定个体,即便未直接点名,但内容足以使公众识别出受害者身份,即可构成。

  4.该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频繁实施、对被害人名誉造成重大损害、引发恶劣社会影响,乃至导致被害人精神崩溃或自杀等严重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就是关于“造谣的行为怎么处罚?”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在上文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您有相关问题也都可以咨询大律师网,不同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相关咨询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