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诽谤罪与名誉侵权在刑民责任承担上如何区分?

诽谤罪构成 2024-04-20    人已阅读
导读:诽谤罪与名誉侵权是两种涉及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但其性质、处罚方式及责任承担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属于刑法范畴,后者属于民事侵权法范畴。本文将从犯罪构成、举证责任、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区分,并援引相关法律法规,以阐明其刑民责任承担的区别。

诽谤罪与名誉侵权在刑民责任承担上如何区分?

1. 犯罪构成

- 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以下条件:主观上为故意,客观上有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的行为,且该行为导致了他人人格贬损和名誉破坏,情节达到严重程度。

- 名誉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等规定,名誉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侵权行为。构成名誉侵权需满足以下条件: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该行为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且行为人对此存在过错(故意或过失)。

2. 举证责任

- 诽谤罪:在刑事诉讼中,对诽谤罪的指控通常由公诉机关(检察院)提起,其需举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即存在捏造事实、散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情节严重性。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检察院控告,但主要由公诉机关负责举证。

- 名誉侵权:在民事诉讼中,名誉侵权的受害人作为原告,负有举证责任,需证明被告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该行为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且被告存在过错。原告还需提供证据证明其实际遭受的损害(如精神损害、经济损失等)。

3. 法律责任

- 诽谤罪:一旦被认定为诽谤罪,行为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外,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和其他财产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 名誉侵权: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主要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恢复名誉,以及赔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由法院根据具体案情酌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口头私下指责他人是否构成诽谤犯罪?

刑法中,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口头私下指责他人是否构成诽谤犯罪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1. 捏造事实:诽谤罪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如果口头私下指责的内容基于真实情况,即使言辞激烈或评价负面,也不构成诽谤。只有当指责者明知信息不实,却故意编造并传播,才可能触及诽谤罪的边界。

2. 公开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行为需具有“公然”性,即在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能够知悉的范围内进行。口头私下指责,通常发生在仅限于当事人之间或极少数人知晓的小范围场合,不具备“公然”特征,单纯从形式上看,口头私下指责很难满足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3. 损害后果:构成诽谤罪,还需要造成他人人格、名誉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并且这种损害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果口头私下指责并未导致被指责人的名誉在社会上广泛受损,或者虽有损害但程度轻微,一般不会被视为犯罪。

4. 主观故意:诽谤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损害,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口头指责是出于善意提醒、批评教育等目的,尽管方式方法可能欠妥,但缺乏犯罪故意,也不会构成诽谤罪。口头私下指责他人一般不会构成诽谤犯罪,除非该指责行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捏造并散布了虚假事实;(2)在一定范围内被公众所知悉,具有“公然”性;(3)造成了被指责人名誉的严重损害;(4)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故意。在实际案例中,满足这些条件的口头私下指责情形较为罕见。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此条款明确规定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定刑罚,其中,“以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体现了诽谤行为的“公然”性要求,“情节严重”则强调了损害后果的程度。此外,本条还规定了诽谤罪的自诉原则,即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须由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诽谤罪是一种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主要涉及的是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诋毁或者虚构事实以损害他人名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诽谤罪的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刑罚种类:诽谤罪的刑罚主要是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也可能并处罚金

2. 刑期范围:根据情节轻重,诽谤罪的刑期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诽谤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罪行认定:诽谤罪的成立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存在捏造事实的行为,二是这种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他人名誉的损害,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4. 自诉与公诉:诽谤罪既可以是自诉案件,也可以是公诉案件。如果是自诉案件,受害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是公诉案件,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受害者无权撤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 同法第一百七十一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被害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以上内容是对诽谤罪刑事责任的一般性解读,具体案件的处理还需要结合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详细分析。

诽谤罪与名誉侵权虽均涉及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但前者属于犯罪行为,需满足严格的犯罪构成要件,由公诉机关负责举证,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并可能附带民事赔偿;后者则为民事侵权行为,由受害人举证,责任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区分诽谤罪与名誉侵权的关键在于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举证责任分配以及法律责任的不同。当事人在遭遇名誉受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刑法还是民事法寻求救济。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别担心!大律师网为您提供专业律师咨询服务,快速解决您的困扰。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