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履行婚约财产约定的一方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婚约虽非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但双方在婚约中关于财产的约定,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具有法律约束力。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一方未履行婚约中的财产约定时:
1. 如果是赠与性质的婚约财产,若已实际交付且无其他特别约定,一般不再返还。但如果是在结婚登记前因解除婚约而未完成赠与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要求对方返还财产(《民法典》第658条)。
2. 若婚约财产是以结婚为条件的给付,如彩礼等,在未能结婚的情况下,接受方应当适当返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5条)。
3. 一方故意违反婚约财产约定,导致对方经济损失的,受损方有权请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民法典》第1184条)。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58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5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84条
婚约财产约定对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有何影响?
婚约财产约定在婚姻法中被称为婚前财产协议或婚内财产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前或者婚后对各自所有的财产以及共同取得的财产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事项进行约定。这种约定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对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有直接影响。
1. 如果夫妻双方在婚约财产约定中明确约定了某些财产归各自所有,则在离婚时,这部分财产将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而应按照约定归属各自所有。
2. 若双方约定婚后所得财产为各自所有或者部分共有,那么离婚时,对于约定为各自所有的那部分婚后所得财产,也将不再按照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制进行分割。
3. 若婚约财产约定中有涉及债务承担的部分,那么在离婚后,债务的清偿也应当按照约定处理。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2. 同样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也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实际操作中,婚约财产约定是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确定财产分割的重要依据之一,只要该约定符合法律规定且公平合理,一般会得到法院的支持与确认。
如何处理婚约财产约定中的欺诈、胁迫行为?
在婚约财产约定中出现的欺诈和胁迫行为,违反了民法的自愿、公平原则,可能导致该婚约财产约定无效或者可撤销。
1. 欺诈行为:如果一方在订立婚约财产约定时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虚构事实,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构成欺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 胁迫行为:若是在订立婚约财产约定过程中,一方或者第三方以给对方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愿而作出意思表示,构成胁迫。同样,根据《民法典》规定,受胁迫方也有权请求撤销该婚约财产约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处理方式:
在实践中,遇到婚约财产约定中的欺诈或胁迫行为,受害方可收集相关证据(如证明欺诈的证据、胁迫的证据等),并据此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婚约财产约定无效或请求撤销该约定。同时,受害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过错方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未履行婚约财产约定的一方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还财产、赔偿损失以及承担违约责任。具体责任形式和程度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认定。建议涉及此类纠纷的当事人积极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便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汇聚了全国各地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高效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服务。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轻松应对各种挑战。选择大律师网,放心依赖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