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如何定罪?
根据《刑法》第119条的规定,过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损坏易燃易爆设备,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客观上实施了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9条:“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何认定是否构成过失损毁易燃易爆设施罪?
过失损毁易燃易爆设施罪,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导致破坏易燃易爆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认定是否构成此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存在过失心理状态,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易燃易爆设施的损毁,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却造成了设施的损毁。
2. 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易燃易爆设施的损毁,且这种损毁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现实的、紧迫的危险。
3. 对象条件:行为的对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易燃易爆设施,如石油天然气管道、油库、炸药库等。
4. 结果条件:行为人的行为实际造成了易燃易爆设施的损毁,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其行为已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也有可能构成本罪。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对于“过失损毁易燃易爆设备罪”,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过失程度、行为的危害性以及造成的实际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
认定是否构成过失损毁易燃易爆设施罪,需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并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对易燃易爆设备的过失破坏需满足哪些条件?
对易燃易爆设备的过失破坏,涉及的罪名主要是《刑法》中的“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要构成此罪,需满足以下条件:
1. 主体条件:行为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 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心态,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易燃易爆设备的损坏,并进而危害公共安全,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3.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直接对设备进行破坏,也可以是因疏忽大意导致设备损坏,如违反操作规程等。
4. 结果条件:行为人的行为实际上造成了易燃易爆设备的损坏,并且该行为足以危及到公共安全,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本罪;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如爆炸、火灾等),则应加重处罚。
引用法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只要符合上述主体、主观、客观和结果四个方面的条件,就可能构成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依法应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对于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司法机关将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及具体情况,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定罪量刑。同时,提醒公众应对易燃易爆设备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引发安全事故,触犯法律红线。
〖温馨提示〗以上是大律师网法务对“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如何定罪”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资讯,请到大律师网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