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造谣传谣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5-03-29    人已阅读
导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造谣传谣和报假警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可能对他人造成严重的精神或物质损害。那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造谣传谣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报假警又会面临怎样的处罚呢?下面小编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造谣传谣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造谣传谣,即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这种行为一旦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就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造谣传谣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一诽谤性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这表明该虚假信息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二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这体现了虚假信息对个体造成的极端伤害;三是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这显示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屡教不改;四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旨在涵盖那些虽未达到上述具体标准,但社会危害性依然严重的造谣传谣行为。

造谣传谣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报假警会受到什么处罚?

  报假警,即故意向公安机关报告虚假的警情,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浪费了宝贵的警力资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一处罚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报假警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旨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