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持续性”在虐待案件中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虐待罪案例 2024-03-09    人已阅读
导读:在虐待案件中,"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通常指的是一种长期、反复发生的虐待行为模式。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次或偶然的行为,而是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行为上的重复性,对受害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持续性”在虐待案件中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在刑法中,并没有直接针对“虐待”的罪名,但根据《刑法》第260条关于虐待家庭成员罪的规定,当行为人对其家庭成员经常性地实施肉体上或者精神上的摧残、折磨等行为时,可以认定为虐待行为。这里的“经常性”即包含了“持续性”的含义,意味着虐待行为不是孤立的、一时的,而是持久存在的,形成一种周期性的恶劣环境。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尽管法条中并未明确提及“持续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虐待家庭成员罪时,会着重考虑行为是否存在长期性、反复性这一特征。

虐待罪中何为“持续性”行为?

在刑法中,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性地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漠视其生活需要等手段,从肉体上或者精神上进行摧残的行为。其中,“持续性”行为是虐待罪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

“持续性”在虐待罪中的理解,主要是指施虐行为不是一次性的、偶然的,而是反复多次、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连续性行为。这种行为特征不仅反映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较深,也表明受害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处于被虐待的状态,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虽然该条款并未直接定义“持续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恶劣”的认定,通常会考虑虐待行为是否具有持续性这一要素。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中指出,对家庭成员长期实施身体或精神上的摧残、折磨行为,应认定为虐待“情节恶劣”。这里的“长期实施”即是对虐待罪中“持续性”行为的进一步解释和确认。

在处理虐待罪案件时,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审查并判断被告人的施虐行为是否具有持续性,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

在处理虐待案件时,“持续性”是衡量行为人是否构成虐待罪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受害者而言,记录并证明虐待行为的持续发生和频繁程度,将有助于在法律程序中维护自身权益。而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准确理解和把握“持续性”这一概念,对于正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决案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也应关注此类问题,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持续性虐待行为,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持续性”在虐待案件中的法律定义是什么”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指导,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