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对保健品夸大功效是否违法?

大律师网 2024-02-24    人已阅读
导读:保健品夸大功效的行为在法律上是被视为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可能触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食品安全法。此类行为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规制和惩处。

对保健品夸大功效是否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第十八条特别针对保健食品广告,明确规定其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若保健品经营者对其产品进行夸大宣传,声称具有超出实际效果的功效,就构成了虚假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夸大保健品功效的行为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夸大保健品功效同样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第十八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二十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对保健品进行不实描述是否违反广告法和诈骗罪?

对保健品进行不实描述,既可能构成对《广告法》的违反,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触犯诈骗罪

首先,《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如果经营者在保健品广告中,故意夸大产品功效,虚构疗效,隐瞒重要事实(如副作用、适宜人群等),或者使用其他误导消费者的手段,就构成了对《广告法》的违反。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处以罚款。

其次,如果保健品经营者在明知其产品并无其所宣传的功效,却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且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这是因为,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制造虚假保健品宣传资料是否触犯刑法?

制造虚假保健品宣传资料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具体涉及的罪名主要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虚假广告罪

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制造虚假保健品宣传资料是为了诱骗消费者购买实际不具备宣称效果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伪劣保健品,就可能构成此罪。

2. 虚假广告罪:根据《刑法》第222条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制造虚假保健品宣传资料并加以发布,使消费者基于虚假信息购买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构成虚假广告罪。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0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2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保健品夸大功效不仅是商业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有权力并有责任依法查处。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应保持理性,对于明显夸大或不实的宣传,应提高警惕,并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学习法律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答,请点击咨询按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