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非国家工作人员主要指不具有国家公职身份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团体负责人等。他们在行使职务过程中,如果涉及贪污、受贿等行为,同样会构成犯罪。在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等都是针对这类人群设定的罪名。他们的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对行贿与受贿的处罚相同吗?
刑法中,行贿和受贿被视为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虽然都属于贪污贿赂犯罪的范畴,但它们的法律责任并不完全相同。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而受贿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在处罚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和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行贿罪的处罚通常较轻于受贿罪。对于行贿人,如果其行为未遂或者有其他法定从轻情节,可能会被免于刑事处罚或者减轻处罚。而对于受贿者,由于其行为涉及滥用职权,刑法通常会给予更严厉的处罚。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以行贿论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刑法对行贿和受贿的处罚并不相同,受贿的刑罚一般重于行贿,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权力滥用的零容忍态度。
界定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旨在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任何人在行使职务时滥用权力,侵犯公共或私人利益。无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只要触犯法律,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所有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汇集了全国各地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解决问题的保障。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无后顾之忧。选择大律师网,让我们成为您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