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网络数据泄露后,法律要求在何时通知受影响用户?

大律师网 2024-04-24    人已阅读
导读:当发生网络数据泄露事件时,法律对通知受影响用户的时限有明确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网络运营者应在发现数据泄露后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在规定期限内向受影响用户进行告知。这一规定旨在保障用户的信息权益,及时防范风险,强化网络运营者的责任意识。

网络数据泄露后,法律要求在何时通知受影响用户?

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此类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具体分析如下:

1. 应急响应与及时报告: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这意味着网络运营者在发现数据泄露后,必须迅速启动内部应急流程,评估影响范围,制定并执行修复计划。

2. 通知时限:《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一旦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72小时内向个人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网络运营者应在发现数据泄露后的72小时内,将事件基本情况、可能的影响及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信息,以合理、有效的方式通知到受影响的用户。

3. 通知内容:通知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泄露的事实、泄露数据的类型和可能涉及的用户范围、泄露原因、网络运营者已经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处置措施、用户可自行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建议等。同时,通知方式应确保用户能够及时接收到信息,如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站内信、电话等方式。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通过,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二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通过,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十九条

网上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法律责任怎样确定?

网上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及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以及破坏网络安全秩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其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刑事责任:行为人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也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具体而言,若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且客观上实施了此类行为,达到一定的情节严重程度(如涉及信息数量巨大、造成严重后果等),则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2. 行政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违反本法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除了刑事责任外,相关主体还可能面临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制裁。

3. 民事责任:受害者有权依据《民法典》人格权编等相关规定,对非法获取、出售其个人信息的行为人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因侵权行为导致的实际损失、行为人的违法所得以及合理的维权费用。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特别是其中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特别是其中第六十四条关于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特别是其中人格权编关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信息权益以及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网上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将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多重法律责任。具体责任的确定,需要根据行为的具体情况、造成的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由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裁决。作为公民,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触及法律红线。如有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在何种情况下,企业需承担网络安全事故的连带责任?

企业在网络环境中运营时,其对网络安全负有法定的管理和保护义务。当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系统瘫痪、财产损失等后果时,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到连带责任的承担,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 内部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企业若未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如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漏洞修复、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必要措施,或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网络安全培训,导致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恶意行为或外部攻击轻易得逞,造成安全事故,企业应对此承担责任。

2.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失职引发的事故:企业若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网络服务或产品(如云服务、网络安全软件等),且该第三方因违约或过错导致网络安全事故,企业可能因其选择、监督不力而被认定为有过错,从而需与第三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企业应审慎选择合作方,并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网络安全责任和保障措施。

3. 关联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或业务联动引发的事故:在集团企业或关联企业间存在数据交换、系统对接等情形时,一方的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整个链条上的其他企业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故的发生与企业的不当操作、疏于监管或未尽告知义务等行为有关,企业可能需要与关联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4. 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企业若违反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泄露其个人信息,或者未能妥善保管用户数据,导致数据泄露等安全事故,除直接责任外,还可能面临与实际侵权人(如内部员工、黑客等)的连带责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若违反此规定导致安全事故,企业可能面临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第42条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在网络安全事故中,若企业与第三方或其他关联企业共同行为导致用户权益受损,可能适用此条款承担连带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9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处虽然未直接提及“连带责任”,但此类公益诉讼中,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定相关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企业在网络安全事故中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不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失职、关联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或业务联动问题以及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相关责任的判定和追究,须依据《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强化内部管理,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切实保障用户权益,以降低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网络数据泄露后,网络运营者须在发现泄露事实后的72小时内,及时向受影响用户进行通知。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信息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作为网络运营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时、准确地通知用户,不仅是履行法定职责的表现,也是尊重和保护用户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用户在接到此类通知后,也应积极配合网络运营者,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如有必要,用户可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益及可能的法律救济途径。

『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