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脱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

大律师网 2024-04-24    人已阅读
导读:脱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与大多数犯罪相同,始于16周岁。这意味着只有在达到这个年龄的人实施脱逃行为时,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脱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脱逃罪并未被明确列入这一特殊年龄段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行列表中,对于脱逃罪,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脱逃罪判决后能上诉吗?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违反监管规定,逃离羁押、服刑场所或者逃脱司法机关追捕的行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权利,这是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判决的重要程序是否可以针对脱逃罪的判决提起上诉,需结合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分析。

首先,对于脱逃罪的一审判决,无论是定罪部分还是量刑部分,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均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这意味着,如果被告人认为一审法院对脱逃罪的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适用法律错误,抑或量刑过重,均有权提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重新审理。

其次,上诉权的行使须遵循法定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应当在接到一审判决书的次日起十日内提出上诉。逾期未上诉的,一审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若要对脱逃罪判决提起上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上诉状,并阐明上诉理由,否则将丧失上诉权。

再者,对于脱逃行为本身可能影响上诉权利的行使。如果被告人因脱逃而无法亲自或通过代理人及时提交上诉状,可能导致上诉期限届满而无法有效行使上诉权。另外,如被告人仍在逃状态,其归案后是否仍享有上诉权,需要视具体案件情况及归案后的法律程序安排而定。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零三条:对上诉、抗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具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脱逃罪判决后原则上可以依法提起上诉。但上诉权的实际行使需考虑被告人是否在法定期限内按照法定程序提出上诉,以及脱逃行为对其行使上诉权的具体影响。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有权对脱逃罪的定罪、量刑等提出异议,并请求上级人民法院予以重新审理。

逃脱罪仅限于服刑期间吗?

"逃脱罪"主要指的是已经被依法拘留、逮捕、或者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的规定,逃脱罪并不仅限于服刑期间,还包括在被拘留、逮捕期间的逃脱行为只要是在司法机关控制下,无论是审判前的拘留、逮捕阶段,还是审判后的服刑阶段,如果犯罪分子逃离了司法机关的羁押,都可能构成逃脱罪。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脱罪不仅限于服刑期间,还包括在拘留、逮捕期间的逃脱行为。如果犯罪分子在这些阶段逃脱,都将受到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

对于脱逃罪,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这意味着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在实施脱逃行为时,才会受到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在14至16周岁之间实施了脱逃行为,由于脱逃罪不在其应负刑事责任的特定罪名列表内,他们通常不会因为脱逃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并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未成年人可能会因其他相关违法行为而受到法律的约束或教育。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是您获取法律知识的绝佳平台!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推荐博文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