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后财产如何继承?
1. 父母离异后,双方的财产分为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婚前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参与离婚财产分割;婚后共同财产则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分割,双方各得一半。
2. 父母离世后,其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子女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不论父母是否离异,子女的继承权不受影响。
3. 如果父母没有留下遗嘱,那么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方式进行分配。如果有遗嘱,遗嘱的内容将优先于法定继承。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视为共同财产。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父母离异后,子女是否有权继承继父母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子女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这是基于血缘关系或合法收养关系产生的法定继承权对于继父母的遗产继承问题,情况则有所不同。如果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存在抚养关系,那么在继父母去世后,这些子女可以被视为继父母的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反之,如果没有形成抚养关系,子女则无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子女能否继承继父母的遗产,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抚养关系。如果继父母对子女进行了实质性的抚养,那么这种关系将被视为法定继承关系的一部分。如果仅是形式上的婚姻关系,而没有实际的抚养行为,那么子女不能以继子女的身份继承继父母的遗产。
父母离异并不影响子女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遗产,子女都有权利依法继承。如果存在争议,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吗?关注大律师网,3万+注册律师每天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干货。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