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企图挪用公款的行为有何规定?
企图挪用公款的行为主要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挪用公款罪”。根据该法第384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对于企图挪用公款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刑法理论,只要行为人有明确的挪用意图,并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如策划、准备等),即使未遂,也可构成犯罪的未遂形态,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公款未遂与既遂在法律责任上有何区别?
挪用公款罪是刑法中的一种职务犯罪,主要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既遂和未遂在法律责任上有所区别。
1. 既遂状态:如果行为人已经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并且公款已经被其实际使用(如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超过规定期限未还),那么就构成了挪用公款罪的既遂。此时,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
2. 未遂状态:如果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挪用公款的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例如被及时发现、阻止,或者款项未被实际使用等,这被视为挪用公款罪的未遂。对于未遂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虽然也会受到法律制裁,但相对于既遂犯,其刑罚会相对较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对企图挪用公款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无论是实际挪用还是企图挪用,都将依法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任何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是您获取法律知识的必备工具!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