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晚婚晚育的休假天数有何明确规定?
2016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删除了关于晚婚晚育奖励的规定,这意味着国家不再强制推行晚婚晚育政策,同时也取消了原有的晚婚假。同时,新法规定了更为人性化的生育假期制度,如女方产假由原来的98天延长至98+30=128天(包括产前可以休假15天),男方也享有陪产假,具体天数由各地自行确定,一般在7-30天之间。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5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2. 各地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具体规定,例如《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均对产假和陪产假做出了详细规定。
晚婚晚育假期间工资待遇如何计算?
晚婚晚育假是针对符合法定结婚年龄但选择在规定年龄之后结婚和生育的员工所设定的一种假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各地具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享受晚婚假和晚育假,并且在休假期间应保障其工资待遇。
对于工资待遇计算,一般情况下,员工在休晚婚晚育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该员工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即基本工资加上岗位工资等固定部分,不包括加班费、奖金等浮动收入。这是因为休假是员工的法定权益,不应因休假而影响其基本收入。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晚婚晚育的,依法享受奖励待遇。”
2. 各地的具体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也有相关规定,例如,《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指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
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各地对晚婚晚育假的规定有所调整,部分地方可能已经取消了晚婚晚育假或者将其并入其他类型的假期中,并按新的规定执行工资待遇计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结合最新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具体分析。
如何保障职工在晚婚晚育假期间的岗位权益?
职工在晚婚晚育假期间的岗位权益保障,主要涉及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工作岗位和福利等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产假(包括晚婚晚育假)期间,其劳动合同应正常履行,企业不得降低其工资待遇,且应当保留其原有工作岗位。
1. 工资待遇:《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对于晚婚晚育假,参照各地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一般也会明确休假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通常要求按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支付。
2. 工作岗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指出,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这同样适用于享受晚婚晚育假的职工,即休假结束后,他们有权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2. 地方性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如《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等,对晚婚晚育假的具体天数及工资待遇有明确规定。
3.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作为律师建议,职工在申请晚婚晚育假时,应详细了解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单位进行沟通,并在休假前与单位就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以有效保障自身权益。如果出现违反上述规定的侵权行为,职工有权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然目前国家法律已经取消了晚婚晚育假,但为了支持和保障职工合法生育权益,我国通过延长产假和增设陪产假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生育假期制度。具体的休假天数还需参照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执行。建议有相关需求的职工及时关注并了解所在地的具体规定,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全国范围内拥有3万+注册会员律师,助您轻松解决各种问题。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节省您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大律师网,信任我们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