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侮辱罪与诽谤罪在举证责任上有何区别?

侮辱罪判决书 2024-04-15    人已阅读
导读: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但它们在举证责任上存在一些区别。侮辱罪更侧重于行为本身的违法性,而诽谤罪则更注重言论的真实性。

侮辱罪与诽谤罪在举证责任上有何区别?

1. 侮辱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在举证责任上,主要需要证明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行为,且该行为已经造成了对被害人的公开侮辱,即事实行为的存在及公开性。对于行为人是否有侮辱的故意,通常需要通过行为人的言行等证据来推断。

2. 诽谤罪:同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罪的举证责任不仅需要证明行为人有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的行为,还需要证明这些事实是虚假的,并且已经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这就意味着,诽谤罪的举证往往需要更多的证据,如事实的真伪鉴定、传播范围的确定等。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侮辱他人或者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在何种情况下,侮辱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

侮辱行为如果对他人的人格权造成了实际损害,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主要涉及到我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保护规定。侮辱行为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并导致实际损失时,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

首先,侮辱行为必须是故意的,即侵权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名誉,但仍执意为之。其次,这种侮辱行为必须已经造成了实际的损害,比如对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或者导致其精神痛苦,甚至经济损失。最后,侮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需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3.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通过信息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以上法律规定表明,如果侮辱行为满足上述条件,侵权人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金额则需要根据实际损害的程度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侮辱罪的举证主要在于行为的公开性和违法性,而诽谤罪的举证则需要证明事实的虚假性和对名誉的实际损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诽谤罪涉及到事实的真实与否,因此其举证责任相对较重。无论是侮辱罪还是诽谤罪,受害人都应积极收集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在举证责任上有何区别”的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您需要更深入的法律咨询,请登录大律师网进行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将竭诚为您服务。祝您一切顺利!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