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非法侮辱能否民事赔偿?

侮辱罪判决书 2024-04-26    人已阅读
导读:在法律框架下,非法侮辱他人是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受害者有权请求民事赔偿。这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经济损失赔偿。

非法侮辱能否民事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当一个人被非法侮辱,其名誉权受到侵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恢复名誉,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受害者如何提起侮辱或诽谤诉讼?

当公民认为其人格权受到侮辱或诽谤行为的侵害时,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以下是提起此类诉讼的具体回答

1. 确定侵权行为:首先,受害者需明确对方的行为是否构成侮辱或诽谤。侮辱是指以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贬低、羞辱,损害其名誉的行为;诽谤则是指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或者歪曲事实,散布对他人名誉有损的虚假信息。两者均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2. 证明侵权事实:受害者需要收集并保全证据,证明侮辱或诽谤行为的存在。这些证据可能包括:侮辱性或诽谤性的言论或文章(如网络截图、录音录像等)、传播范围及影响(如阅读量、转发量、公众评论等)、自身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如精神痛苦、经济损失等)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专家证人、鉴定意见等辅助证明。

3. 确定被告:明确实施侮辱或诽谤行为的主体,即被告。这可能是直接实施侮辱或诽谤行为的人,也可能是协助传播、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等。

4. 确定诉求:受害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通常包括: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如删除相关言论、文章等)、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以及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5. 遵循法定程序:受害者应在法定时效内(一般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法律规定缴纳诉讼费。起诉状中应详细陈述事实与理由,列明证据,明确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条件及数额确定原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条件、诉讼程序、举证责任、诉讼时效等内容,是受害者提起诉讼的程序性法律依据。受害者要成功提起侮辱或诽谤诉讼,需准确识别侵权行为,充分收集证据,明确被告,合理提出诉求,并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同时,上述法律法规为受害者维护自身名誉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受害者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

侮辱罪与诋毁罪的区别?

在刑法体系中,侮辱罪和诋毁罪是两个不同的犯罪类型,主要区别在于犯罪行为的性质、对象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

1. 犯罪行为的性质:

侮辱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主要指的是以言辞、行为或者其他方式,公然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这通常包括谩骂、诽谤、嘲笑等直接针对个人的方式。

而诋毁罪(通常指的应该是诽谤罪,因为刑法中没有明确的“诋毁罪”条文,诽谤罪在刑法中对应第二百四十三条)则是指捏造事实,恶意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诋毁(诽谤)更强调的是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

2. 犯罪对象:

侮辱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而诽谤罪的对象通常是特定的自然人。

3. 社会影响:

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涉及到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但诽谤罪往往需要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或者导致被诽谤人的社会评价降低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他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在这两条法规中,"告诉的才处理"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受害者提出控诉时,法院才会受理这两类案件,但如果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即使受害者不告,检察院也可以提起公诉。

非法侮辱他人在是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民事赔偿。具体赔偿金额会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受害者的实际损失等因素来确定。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并采取法律行动。

『温馨提示』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关注大律师网,3万+注册律师每天为您提供实用的法律干货。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