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作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或图像中的人脸进行替换的方法,本身并不被法律所禁止。然而,当这种技术被用于特定违法目的时,就可能触犯法律。例如,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或者用于实施诈骗、制作虚假新闻等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肖像权是自然人享有的重要人格权利,包括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等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AI换脸技术在使用时,如果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将其脸部形象替换到其他视频或图像中,就可能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特别是当这种替换行为导致肖像权人的社会评价降低,或者给其带来经济损失时,侵权性质更为明显。
对于AI换脸侵权的行为,法律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如果侵权行为构成犯罪,如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此外,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有责任对平台上的侵权行为进行监管。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权利人的侵权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