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侵占罪中非法占有如何定义?

大律师网 2024-04-03    人已阅读
导读:非法占有在侵占罪中的定义是指行为人没有合法根据,故意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且拒不归还的行为。这种占有必须是违反物主意愿的,并且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恶意。

侵占罪中非法占有如何定义?

在刑法中,侵占罪主要涉及到的是对他人财物的非法控制和处置。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明知财物不属于自身所有,或者无权占有,但仍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获取并保持对该财物的实际控制,且在权利人要求返还时拒绝归还。这种占有状态不仅体现在物理上的控制,更关键的是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意图,即明知无权占有却依然为之。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明确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非法占为己有”就是指的非法占有。

贪污罪的处罚力度如何规定?

贪污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主要针对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的行为。对于贪污罪的处罚,我国法律根据贪污的数额、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判定贪污金额越大,情节越严重,其刑罚就越重。处罚方式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同时还会追缴违法所得。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2. 同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了对贪污罪的刑罚标准,具体分为五个档次,根据贪污数额和情节进行量刑。例如,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3.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对于贪污罪,如果行为人主动退赃、退赔,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贪污罪的处罚力度是相当严厉的,旨在打击腐败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贪污罪和受贿罪的主要区别在哪?

贪污罪和受贿罪都是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的行为方式和主体身份。

1. 行为方式: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简而言之,贪污罪是侵占公共财产。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是接受他人财物以换取权力的滥用。

2. 主体身份:

贪污罪:犯罪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受贿罪:同样,受贿罪的主体也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了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犯本节第三百八十二条至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上就是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涉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公共财产或利益,但具体行为模式和侧重点不同。

非法占有在侵占罪中的定义是核心要素,它涉及到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和对他人财物的实际控制。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占有财物的价值以及是否愿意归还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侵占罪。

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资讯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