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民事侵占与刑事侵占有何异同?

大律师网 2024-04-24    100人已阅读
导读:民事侵占与刑事侵占有何异同。两者虽均涉及财产的非法占有,但性质、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及救济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民事侵占属于民法调整范畴,主要涉及侵权责任;而刑事侵占则属于刑法调整范围,构成犯罪行为。明确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当事人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法律救济方式。

民事侵占与刑事侵占有何异同?

1. 性质不同:

- 民事侵占:指行为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无合法依据,对他人财产实施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其核心是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纠纷。

- 刑事侵占:根据《刑法》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这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侵犯的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触犯了国家刑法规制的社会秩序。

2. 法律责任不同:

- 民事侵占:行为人需承担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权利人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上述责任。

- 刑事侵占:行为人不仅需返还原物,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罚款、有期徒刑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受害人本人均有权启动刑事追诉程序,法院在审理后依法判处相应刑罚。

3. 构成要件不同:

- 民事侵占:主要需满足以下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故意或过失);(3)造成了权利人的实际损害;(4)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刑事侵占: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构成侵占罪需满足:(1)对象特定(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2)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3)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4. 救济途径不同:

- 民事侵占:主要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权利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 刑事侵占:除权利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外,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发现犯罪线索时亦可主动立案侦查。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由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受害人还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并解决财产返还及赔偿问题。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第二百三十五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

- 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能构成侵占罪主体吗?

首先,需要明确“侵占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该罪名的犯罪主体通常为自然人,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

对于单位(如公司、企业等法人组织)能否构成侵占罪主体的问题,我国现行刑法并未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单位不能直接作为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受到刑事追责。这并不意味着单位成员实施的侵占行为可以逃脱法律制裁。在单位内部,如果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单位代为管理的他人财物,或者侵占单位内的遗忘物、埋藏物,其行为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这是专门针对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此外,如果单位领导或管理层明知员工存在上述侵占行为,而予以纵容、包庇,甚至参与其中,可能构成共犯,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单位本身不能构成侵占罪的主体,但单位内部人员实施的类似侵占行为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单位领导或管理层对此知情并纵容、包庇的,可能构成共犯,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认定和惩处。

侵占罪的追诉时效多长?

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需要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修正)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结合上述法律规定,对于侵占罪的追诉时效,应视其具体犯罪情节确定法定最高刑,进而按照刑诉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来计算:

若侵占罪行为人犯罪情节较轻,仅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情形,其法定最高刑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对应的追诉时效期限为五年。

若侵占罪行为人犯罪情节较重,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其法定最高刑可能达到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应的追诉时效期限则为十年。侵占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取决于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和法定最高刑,一般情况下为五年或十年。超过相应追诉时效期限后,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并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否则不再追诉。

民事侵占与刑事侵占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性质、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当遭遇财产被非法占有的情况时,当事人应根据侵权行为的具体特征和法律规定,精准识别其属于民事侵占还是刑事侵占,从而选择合适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必要时,建议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温馨提示】想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当您陷入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律师帮助!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更多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注册
TOP
2008 - 2024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