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在人身伤害罪中的适用情况?
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规定,在人身伤害罪中,若犯罪行为造成受害人身体伤害的同时,也对其人格尊严、心理健康或者情感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导致严重的精神痛苦或精神障碍等后果,受害人有权请求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指出:“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非物理性伤害能否在人身伤害罪中追责?
在刑法中,人身伤害罪主要是指通过故意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的情况。传统观念上,人身伤害通常指的是物理性伤害,即对身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实际损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理论的深化,非物理性伤害在特定情况下也被纳入了追责范畴。
非物理性伤害,如精神伤害、心理伤害等,虽然没有直接造成身体上的创伤,但却可能严重影响受害人的身心健康。例如,长期的精神虐待可以导致受害人严重的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下的“伤害”同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对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对非物理性伤害的承认与保护。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因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自然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在特定条件下,非物理性伤害可以在人身伤害罪中进行追责,但具体的法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和程度,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精神损害在人身伤害罪量刑中的影响有多大?
在刑法中,精神损害是人身伤害罪量刑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刑法》规定,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的同时,如果也给受害人带来了严重的精神损害,这不仅涉及到民事赔偿责任,也可能影响到刑事处罚的轻重。
首先,在确定刑事责任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其中就包括了对受害人人身及精神损害的程度。例如,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除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外,往往也会给受害者及其亲属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在量刑上予以加重。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因犯罪行为导致的精神损害,受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精神损害在定罪量刑中的重要地位。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在人身伤害罪的审判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我们应积极协助受害人在维护其物质权益的同时,充分重视和保障其精神权益的诉求,力求通过法律手段最大程度地弥补其精神损害。